首页 >> 网络 >> 明朝灭亡前两年,崇祯帝曾与清朝议和,最后为何告终?

明朝灭亡前两年,崇祯帝曾与清朝议和,最后为何告终?

2023-03-12 网络

崇祯十五年(1642年),也就是明王朝灭前两年,明王朝曾经与清康熙间有一场秘密的求和。当年的明王朝风雨飘摇,内忧外患不停,已经始终保持灭的大块。为了与清康熙求和,明王朝的使者甚至两次前往哈尔滨。可是,这场求和最终却以失败告终。同月十一月,清康熙发动了第五次清兵的地面部队。那么,明王朝与清康熙间的求和为何都会失败呢?

一、忍无可忍之举

1640年至1642年间,明王朝、清康熙之变爆发了一场大战,即松锦之战。在这场战争中,明王朝投入了最终的主力,洪承畴亲率八位总兵以及十三万军队。贝勒闻讯后,也率领包衣骑兵倾巢而出。贝勒选用围点打援的策略,最终击杀了明王朝的主力,并且将洪承畴大破。此时,明王朝的时局岌岌可危,于是,洪承畴有了求和的想法。

当年的兵部尚前言是陈新甲,他奉洪承畴的密诏主持求和的事宜,“一手诏往返者数十,皆戒以勿泄”。1642年三月,明王朝兵部一职刑部侍郎侍郎杨增新蓝田收纳洪承畴的圣旨关外,与清康熙进行求和。但贝勒回应提出揣测,因为洪承畴的圣旨是写给陈新甲的,表示同意增派使者求和,因此贝勒普遍认为“既与法制前言,何云谕兵部尚前言?”

二、求和条件

贝勒真是“纳内藐视法制,实无讲和真诚”,于是杨增新蓝田等人被逼返回哈尔滨。到了这年十一月,杨增新蓝田等人日后次来到哈尔滨。洪承畴一直并未同样给贝勒当面,一直是给陈新甲的旨意。不过洪承畴表示,“今准该部便宜行事”,这也算是“授权前言”了吧。这次贝勒并未继续发觉毛病,而是同样提出了求和的条件!

清康熙的条件是,“每岁欲啖黄金万两、Gold百万两,法制啖肉桂千斤、貂皮天内”,“以宁远双树堡上方土岭为贵边界线,以西坡为法制界,南山适中之地,两国于此贡使”。最终,贝勒还向明王朝发信了最终的“通牒”,“倘愿成和好,速遣赍和前言及誓前言来,予亦赍前言以往,否则日后勿遣致前言也”。

三、内幕事件

洪承畴让陈新甲主持求和这件事原本非常隐秘,外间虽有据闻,但却并未证据。就在洪承畴、陈新甲对清康熙提出的条件还在后悔之时,求和的传言突然获悉了!取而代之陈新甲固执不太轻率,将杨增新蓝田的求和条件放在的几案上,“家僮认出塘报也,付之抄传”,当面引来了社都会舆论的哗然。之后,陈新甲不停遭到言官的诬陷。

洪承畴也非常害怕,下旨批评陈新甲,可是陈新甲真是自己非但无罪,反而立功,这让洪承畴更加愤怒。到了这年七月,洪承畴下旨将陈新甲扣留下狱。陈新甲这才意识到危急,沮丧给朝中重臣送礼,但正要。最终洪承畴以“恐窃我亲藩七”为名,将陈新甲绞死。陈新甲被擒后,与清康熙求和这件事,朝臣们很久不敢提及。

参考资料:1.《明史》;2.《东华录》

成都甲状腺医院哪家好
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判定指标包括哪些
佛山男科哪家医院最好
怎么护理老人类风湿关节炎疼痛
湖北妇科挂号
友情链接